【回望 • 启航】二连浩特市法学会:强化“智库”“纽带”作用 推动“首席把脉、专家会诊”制度(二)
【回望 • 启航】二连浩特市法学会:强化“智库”“纽带”作用 推动“首席把脉、专家会诊”制度(二)
今年以来,二连浩特市法学会依托“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站”,探索实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“坐诊+出诊”工作路径,通过“有呼必应+点兵点将”方式,精准匹配专业的法学法律人才资源,充分发挥法学会“智囊团”“思想库”“人才库”作用,参与化解矛盾纠纷,持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建强组织架构,打造“高精专”队伍
2024年,二连浩特市法学会把政治素质好、道德操守高、法治实践丰富、法律功底过硬作为重要标准,优化调整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,择优新聘了11名不同专业、不同领域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,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“领航”作用,推动全体“首席”到服务终端和阵地前沿,面向群众开展法治服务。
坚持需求导向,发挥“多元化”作用
进一步发挥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专业作用,聚焦重点领域、重大矛盾和疑难重案,主动建言献策,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,防范化解重大风险,助力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。
今年5月,张某等5名农民工因追索劳动报酬无果,向二连浩特市人民法院“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站”寻求帮助。承办法官经了解得知,该5名工人在权利受损后未及时收集和保留证据,案情纷繁复杂,存在不稳定因素。为高效办结此案,承办法官第一时间联系了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,同时也是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的检察官,发挥检察机关支持起诉、检察建议和行政机关劳动监察职能,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,张某等5人顺利拿到了工资款,这起时间跨度长达十年之久的案件圆满化解。
今年11月,首席法律咨询专家、二连浩特市人民调解中心主任梁登广化解了一起租赁合同纠纷案件。2019年,被告闫某因工程需要向原告租赁钢管及扣件,租赁期间,被告支付租金95000元,尚欠120810元,后被告又丢失部分钢管及扣件价值32701元,双方就租赁物的规格、数量、金额以及租金的计算问题产生较大分歧,原告多次与闫某沟通催收无果后,故诉至二连浩特市人民法院。考虑到原、被告系合作关系,为减轻企业诉累,节约司法资源,实现互利共赢,承办法官第一时间联系二连浩特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组成调解队伍,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诉求进行调解。梁登广在充分了解双方争议焦点的基础上,积极引导双方当事人本着诚实信用、互谅互让的原则进一步协商,他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,帮助双方进行理性的成本计算和利益衡量,最终提出了既符合法律规定又符合双方利益的调解方案,促使本案达成调解协议。“诚信经营是市场主体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,既然已经签订合同、作出承诺,就要遵守,在今后合同履行期间,要务必按约支付租赁费、返还租赁物及承担损失赔偿责任。”梁登广将原告的态度反馈后,敦促闫某尽快履行。至此,历经五年的纠纷案件得到圆满化解。
服务中心大局,护航“高质量”发展
市法学会结合口岸实际,派驻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到社区、企业采取定期走访、主动问需、“订单”普法等方式,为企业精准服务。今年8月,二连浩特市召开“服务民营企业经济发展,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”座谈会,市委政法委、市法学会、市司法局、市政数局、工商联等单位及律师代表、企业家代表30余人参会。与会单位负责人与企业代表面对面进行交流,就当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,如劳动用工、合同签订、证件办理等方面进行讨论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企业面临的困境进行把脉问诊,帮助企业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风险点,从法律的角度为企业提出对外生产经营的合理化建议,并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,向企业家们进行普法宣传,切实提升企业依法管理、依法经营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。同时,持续丰富法治宣传形式。今年以来,进企业开展“法治体检”4场次,开展涉企普法宣传活动16场次。同时,围绕反有组织犯罪法、国家安全法、未成年人保护法、反间谍法、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、民法典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,重点开展宣讲80余场次,真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、可信、好懂、有效的法律服务。
2024年1-10月份,全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共参与化解案件87件,受理咨询165人次,对8件涉诉涉访案件给出了法律意见,对1件信访案件进行评查,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。
二连浩特市法学会奔着创新服务、提质增效的目标,以“立足本地、面向需求、服务社会、依法治理”为原则,拓展工作思路,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作用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建设,将散落化的调解资源有机整合起来,集中优势力量,将单兵作战变为协同发力,深入基层,贴近群众,充分发挥“法学智库”作用,以法治思维方式为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提质增效,它们见证着二连法治建设的亮眼成绩。
文字:全 然
一审:曹宏敏
二审:尚克明
三审:张利成
编辑:何 辉